查看: 2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猝不及防!中国工商银行竟然也暴雷了!

[复制链接]

291

主题

291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3:1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等
但凡投资,就没有绝对的安全,
哪怕收益不高,哪怕面对的是银行。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刚刚,2020 年金融圈最不可思议的雷爆了:
一款由鹏华基金旗下资管公司发行、工商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年化基准利率 4.1%,门槛 100 万,规模 40 亿,锁定期 6 个月
如今到期后,购买该理财产品的大户们却被告知产品出事了,无法如期兑付!
前者是中国十大基金公司之一,再加上宇宙行,都愣是没把持住风险,让最不该爆的雷在眼前炸了。
为什么这么说?
看看这收益率,6 个月锁定期内也就 2%,跟余额宝有啥区别,还不说可能亏本。
风险等级是 R3 级别,属于中等风险,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投资目标增加了 A 级以上企业债(最高 3A)和不超过 30% 的股票、外汇等高风险资产。
哪怕高风险投资全亏完,那也应该能拿回 70% 本金,但客户收到的处置方案之一是只兑付 60% 本金。另一方案是先还 50%,剩下的一半明年再说。
也就是说,客户买了工行中等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了存满一年就赚 4% 的利息,现在却被告知 40% 的本金都亏没了。
银行理财不得刚性兑付,到底是提升了用户自负盈亏的风险意识,还是保护了银行的利益不受损失?

这年头,银行理财都能爆雷,还爆的这么诡异。
但要先明确的是,这里说的亏损 ≠ 爆雷,银行理财亏损早已屡见不鲜,截止今年 6 月底,已有 391 只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但基本都在 5% 以内,一半以上的亏损都不超过 1%。


这些都属于合理范围,那些远远超出理财产品正常浮动区间的亏损才是爆雷,工行这次代销的理财产品就是典型,而且不明不白。
1、40 亿到底投资了什么,现在还是一个谜。
别看鹏华资管的产品说明中列了一大堆投资标的,看起来很专业,实际上等于没说。他实际上就告诉了你投资了哪些资产,你压根不知道他到底投了什么东西。你除了相信这家十大基金公司的实力和宇宙行的金字招牌外,什么都做不到。
2、这事三个月前就发生了,从 1 号到 25 号产品全线违约,直到这两天才实在瞒不住。


据投资人爆料,2 月初购买的理财产品,原本 7 月 11 日到期,先被拖延了 30 天才能赎回,尔后又延期 40 天才给分配。
最新进展是,工行紧急敲定了解决方案:10 月 20 日先兑付 50% 本金,另外 48% 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 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 年后到期兑付。
这可能就是最理想的结果了,坐了一圈过山车,拿回本金,没有一毛钱利息。可事情不能就这么完了,到时工行会不会如约兑付是一回事,40 亿到底干什么了,工行和鹏华资管对客户和监管部门都应该有个交代。


至于底层资产的问题,业界有两个猜测,一个是被指投向了方正企业债券。而这家公司的主体北大方正经历了两次信用评级下调,先是去年底从 3A 降到 A,又在今年 2 月方正开始破产重整后,再次被下调到了 B 级。


如果按债券评级来看,鹏华若投资了方正,那这笔投资可谓压着点来的。
另一个投向指的是海航债券,这家公司众所周知,虽然信用评级依然是莫名其妙的 3A 级,但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出事,投资他们无异于肉包子打狗。
不管是投资了这两家中的哪一家,都免不了外界对银行和资管公司联手割韭菜的质疑。
真把投资者当韭菜?
投资者想知道这钱到底怎么亏的,能不能给我看一下投后报告啊,财务中报啊。到底基金经理是谁,钱投向了哪里?
可是,不管是工行还是鹏华,都对此事缄口不提!
投资者不乐意了,找鹏华、工行要投资报告。结果这两家,踢皮球的技术,比中国足球好多了!!!
工行表示,投资报告要找鹏华资管团队要,钱是鹏华在管。鹏华表示,报告只提供给代销团队,自己不接触客户,要找就找工行。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自 2018 年初至 2020 年 10 月 22 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 1618 款产品提前终止运作。这部分产品有 1523 款是在理财新规发布之后终止的,占比高达 94.13%;今年以来提前终止运作的产品有 785 款,占比为 48.52%。
银行理财也不安全了
但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查遍了网上的资料,有多种说法,我觉得最可能有三种原因。
1)底层资产踩了海航的雷
底层资产就是这个项目的钱,到底流向了哪里。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底层资产,很可能是海航的债权。海航发生了什么,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耳闻吧?


短期 6 个月的产品,去买海航的债券。这基金经理的数学怕是体育老师教的。
海航集团的债务风险很大,近几年来的盲目扩张,导致了现金流出现流动性风险,还放了较大的杠杆。
在本次疫情的冲击下,盈利能力也在下降,目前,海航集团未到期的债券存量规模逾百亿。
2)产品期限错配
期限错配比较专业,简单理解,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现在发行期限超过 1 年的理财产品就很难卖。但是很多银行,比如需要一笔要投资两年的资金。他就发四次期限半年的产品。
在第一期要到期的时候,开始发第二期理财产品,用新投资者的钱去偿还老的投资者。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早晚有一天是盖不住的。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从业协会的备案信息,鹏华资管在协会备案的 " 聚鑫 " 系列产品合计多达 28 只,包括聚鑫 1~25 号,聚鑫 A、聚鑫 B 和聚鑫 C。而投资者购买的鹏华聚鑫 1 号资产管理计划早在 2015 年 1 月便完成备案,其他 27 只产品亦早在 2017 年 7 月 19 日前完成备案。
从备案时间看,产品也有可能存在着期限错配。
3)可能是个假集合产品
这个原因就更劲爆了。
这个模式涉及到专业知识多,一般人可能看不懂,我简单解释一下。可能这件事彻头彻尾就是工行一个人在玩的游戏。
什么是假集合,资管团队拿产品给银行代销,但是投资方向要听银行的建议。也就是说,从募集资金,到投资去向,都是银行一个人说了算。资管团队在里面,就是扮演一个通道的角色,拿点通道费走人。
所以你问鹏华要投资报告,他哪能给啊?
银行为什么要这样玩?核心原因:
1、通过银行体系外的业务,来提高盈利能力。都知道,体系内的监管是很严的。
2、万一遇到坏账,可以说这不是我银行导致的,保住了银行的声誉,最终大不了钱我来赔。
听到这里,工行为什么要积极兑付,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了?
所以说,即便是大银行推荐给你的理财产品,也未必安全。既保本,流动性又好,收益还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去年招商银行代销的钱端理财产品暴雷,投资者损失 14 亿。今年中行原油宝事件,损失上百亿。而这次,买了一个正规的理财产品,收益只有 4.1%,都会违约。
还能怎么办呢?
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认真的看说明书。不管是再大的机构,在底层资产说明里,不清不楚的,一定不要买。
而对于工行来说,这起事件肯定还没有结束,发生这样的丑闻,工行肯定亏大发了。对一家以资金安全为生命线的银行来说,客户流失是一定的,而且还是高净值客户。
40 亿对宇宙行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哪怕最终证实了自己在这起案件中只是没有尽到尽调的责任,其名誉损失,只怕是 400 亿都下不来。搞的不好,谁还敢买工行的理财产品,谁还敢放心的买银行理财产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