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州旅游之苏州吴中区旺山景区:偶游旧地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12:0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表弟虽然出生成长都是在苏州老城区,但对苏州及周边热门或冷门的景观人文颇多猎涉,甚至一些细节也能头头是道。他相对有点崇古恋旧,经常喜欢比照古今,特别是针对一些修缮工作,尽管项目主持者用心良苦,但鉴于对文化历史之认识的偶有不当,难免出现诸多瑕疵,所以便少不了表弟的一番诟病与批评。对于这一点,我更多的像个好好先生,因此我俩时不时会有争执。争执归争执,我们时常相约结伴游玩,则是各有各的关注侧重,各有各的体会与收获。
近日,表弟说要带我去一处山里,不讲具体地方,不讲具体看点,说神密才有惊喜,实则卖关子,吊吊我的胃口。好吧,你不说,我不问。

那天午饭后,从表弟家出发,他开车比较快,不多时就出闹市,到了上方山与石湖间的吴越路。看山看水,坐在副驾位,不用动脑绷神经,不失为一份午后享受。
约摸十来分钟,车在狭窄的山道行驶,道旁呈现大片竹林,又一晃间有亭有石像,我的脑中也那么一闪,有似曾相识的模糊印记。我有点路盲,一时又想不起曾在哪里见过,却又逐渐强烈的觉得一定在我的生命中有遇见。我喃喃自语,重复按回车键,脑中断片终究没能给我确切答案。

恍惚间,表弟己把汽车停妥。下了车,是一山坳,见一排树木遮挡的隐隐约约的一池水。瞬间,我似乎终于从午后迷迷瞪瞪中清醒,似乎终于将卡住的思路理顺。我急急向水边走去,像是为着寻找一些熟悉的证据,嘴里有了明确指向。边走边问:“是旺山吧?是旺山的那潭水吗?”
表弟有点讶异:“是的。你来过?”
我已站在池边。几亩水面,虽然不大,但在山中,就是神奇的存在。绿水荡漾波光粼粼,在青山环抱中,如何不是旺山的掌上明珠?
“是呀”,我对表弟说:“最初来过,应该有十多年了吧。”
十年,弹指一挥。十年前,不曾想也想不到那般遥远的十年后的现在;十年后的现在,回想十年前的那天,如是上个月上个星期,如是昨天如在眼前,仿佛伸手可以抓住。如烟的往事在这般偶游的旧地渐渐清晰,渐渐生动如这一山的青翠一池的碧绿。
记得那年,是朋友带我来农家乐喝正宗草鸡汤,从她清澈明亮的含笑眼神,我己经感受到那汤的鲜美。由于部分山路尚在修缮,又是近黄昏,所以印象中兜兜转转挺漫长的山路才到得朋友心仪的店。店在山坳里,店前一池水,染少少落日余晖,虽然只有轻拂的柳绿,并没有“桃花尽日随流水”,依然犹如去了桃花源。那去处正是旺山之坳,正是天然的风水宝地。

如愿,一碗飘着金黄色油花的清香扑鼻的正宗草鸡汤,咸淡适宜,原汁原味。轻轻吹开些浮油,舀一勺子汤,开始是比较斯文地小口小口喝;之后就粗犷地直接端碗了。难怪有那么多慕名而来的人愿意排队等候。真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汤鲜谁管山路远?
饭后,在小池边走走。一弯下弦月,寥寥几颗星,愈见山中夜色的纯粹。现代城市多的是高低路灯,闪烁霓虹,己经很难遇见最真的夜了。曾经或许是渴望的光亮,一旦泛滥,又莫名成了生活中无处逃避的烦恼,甚至有人称之为“光污染”。我们呼吸着水边带些凉意和湿润的空气,尽享远离闹市的静谧时光。
尽管风雨十年过去,那些美好依然璀璨。想起有人说过,大意是一个人活成怎样,关键看他记住的是怎样。如此说,我好像活得还不赖!
我有明显的两面性,有时候很能沉住气,似乎对一切都很漠然;有时候情绪容易激动,还像个愣头青,跟我现在这般的年龄段极不相符。这不,偶游旧地,我的兴奋与易激动表露无遗。我开始有点急迫地端详这山这水,寻寻昨日的痕迹,看看今朝的变化。走走穿水的曲桥亭子,看半池碧水平静如镜,半池白波银光闪烁,那当然是太阳和飘云的杰作啦。

多了一段新开挖的河道,多了两座桥,其中高高大大的五孔拱桥名为西施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传世美人西施在菖蒲芦苇间戏水之趣;也可以看到攒尖六角单檐范亭和威武的卫士石像。
据传二千多年前,旺山村所在地因位于“临湖控越”的横山脚下,一度曾是吴国西南重镇。范蠡当年就是从这里护送西施上山入吴。其间西施自离家后便一直闷闷不乐,来到此处看到一池清泉,酷似家乡山水,方才露出丝丝笑容。西施原是浣纱女,长年与水相伴,见到这一泓清泉,如何不欢喜地与水相戏?故事流传至今,这儿仍保留着“上山塘”、“西施塘”这样的称呼。池塘边的亭子,也因范蠡曾在此驻足护卫,取名“范亭”。

挥手作别西施,隔堤就有郁郁葱葱的成片茶园和缤纷灿烂的虞美人草地。茶树间有散落的三五采茶女。这已经过了最好的采茶时间,叶芽已不再娇嫩,所以不适宜制作碧螺春,但可以炒制普通的炒青。炒青耐泡,适合大碗吃茶,最是解渴。“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忽然好想,有大碗茶,解我馋!

茶园附近有一片虞美人地。可能还不到开花的盛季,地里的花朵像散落的星星,没有盛放的气势。但也因此,反而凸显出几枝亭亭玉立的虞美人在风中纤弱摇曳的娇姿。
虞美人属罂粟科植物。茎直立,高25-90厘米,具分枝。花单生于茎和分枝顶端。虞美人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绸,虽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飘然欲飞,更是美观。表弟觉得此花一如古典女子般轻柔曼妙,优雅动人。甚至有了在家中植几枝虞美人的动念,是否也算心灵有了收获?



我却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否不问往事?如何活好当下?究竟怎样未来?
带着似有似无的思绪,不经意间就到了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的宝华寺。原称宝林院,因这里的山脊左三右四,翘展分支,如莲花初开,五代十国时被吴越王钱镠改名为“宝华寺”。

宝华寺前有历经千年的憨憨井,天旱不竭,天涝不溢,至今甘甜清冽。井上建一亭,天竺颔颔尊僧手携锡杖立于井后,两侧分别是三个打坐的可爱小和尚。此处正是先前在车上一闪而过见到的景观。

宝华寺前有茂盛竹林。在下午不甚强烈的阳光照耀下,仰望高大颀长的竹林苍翠欲滴。当轻风吹过,恰似着绿纱的仕女翩翩起舞。几声鸟鸣是喝彩,还是融入了竹海的歌舞升平?

这季节正是新竹初长。虽然还包裹着笋壳,虽然身杆还娇嫩,但是节节攀升的气势锐不可当,尽展强大的生命力量。一如清代际智《咏新竹》:“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像竹子一样,耐得住地下多年的寂寞,才有这破土而出的凌厉生长的强势与精彩。每个人,如果你有希翼,请接受“一万小时定律”吧,你也必将出类拔萃,终成正果!










您目前使用的是【试用版】,很多功能受到限制!!如果试用此插件之后满意,对您产生了帮助,请购买正式版支持一下辛苦的开发者,插件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正式版用户的支持,优秀的应用得益于您的捐助,点击下面的链接去Discuz官方应用中心购买正式版永久授权


https://addon.dismall.com/?@csdn123com_todaynews.plugin
正式版后续更新升级免费,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