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互金行业会更好吗?这两个变数将决定走势

[复制链接]

725

主题

725

帖子

22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06:5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薛洪言
" 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
这是《南方周末》1999 新年献词。我想,用来描述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当前的状况,也很妥帖。
回顾过去,作为行业观察者,记录了行业这几年的起起伏伏,期间潮起潮落,令人感慨万千。但记录不是记录的理由,关注也非关注的终点,很多鼓与呼,不过想为行业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
展望 2019,虽然很想满怀希望,但行业能否走出低谷,却只取决于客观的环境与规律。毕竟,只有把希望放在现实中来考量,才不至于走向盲目与虚妄。那么,实事求是地讲,2019 年,互金行业会更好吗?
资金松紧之间:
政策层面的松 & 行业层面的紧
互金机构的经营困境,大半来源于资金端的收紧。于 P2P 而言,是批量爆雷后,出借人的资金外流;于其他消费信贷平台而言,则是机构资金的趋于谨慎,让不少依靠助贷发展起来的平台断了钱粮。
解铃还须系铃人,能救互金平台于水火的,也只能是资金面的宽松。


政策层面的松
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收紧的信号明显。相应的,2018 年 1-11 月,社会融资规模 17.64 万亿元,同比下降 15.23%。
近日召开的 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释放了相对宽松的信号,"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相信 2019 年的社会融资将面临更宽松的环境。
更进一步说,从宏观层面和政策层面看,资金充裕度是整体向好的。
行业层面的紧
在消费金融领域,银行依旧是主要的资金供给者,从行业层面看,银行收紧资金供给,则互金平台依旧难。
目前银行仍在发力消费金融,截止 2018 年 11 月末,银行个人短期贷款余额 13.6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互联网巨头则借助开放平台模式成为银行最亲密的伙伴,它们通过为银行提供获客、运营、数据支持甚至一站式解决方案等,尽享银行零售转型红利。从财报数据看,360 金融、品钛科技等开放平台型机构,均取得不错的成绩。2019 年,银行发力消费金融的热情不减,与金融科技巨头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蚂蚁金服、苏宁金融、度小满金融等巨头仍将持续受益。
问题是,银行与非巨头型互金平台的合作,会不会有所好转呢?
短期内,还很难看到乐观的信号。
一方面,银行自身仍面临不良攀升的压力,谨慎情绪占据上风,与非巨头型互金平台合作的意愿受限。
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风险偏好更高,在与互金平台合作领域一直走在前列。不过,自 2017 年 Q4 以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处于上升通道中,拨备覆盖率下降,风险承受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非但不会放松,预计还会进一步提高合作门槛。


另一方面,创业型互金平台尚未实现市场出清,也会阻止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意愿。寒冬刚至,部分互金平台处于裁撤业务线的危机早期阶段,远远未到出清时,此时,在金融机构眼中,互金平台个个像雷,避之唯恐不及。尤其是 P2P 批量爆雷出现后,将个别保险公司(信用履约险)、存管银行拖下水,产生了很坏的示范效应。
对于一向谨慎的银行而言,真正敞开怀抱、打开心结,恐怕还需要在政策层面、行业层面看到更清晰的向好信号。
政策层面的松与行业层面的紧,中间的传导还需要时间。在此之前,行业还需要继续做好过冬的准备。
潜在的变数:
P2P 备案与巨头入局
2019 年,备案将成为互金行业的最大变数。于网贷平台而言,能否通过备案,几乎是生和死的区别;于行业而言,备案能否于 2019 年落地,决定着各方对 P2P 的信心,落地后备案平台的数量和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P2P 行业的规模和潜力。
一方面,备案的落地时间点并不明确。很大程度上,平台备案不仅仅是合规整改和监管要求落地的过程,更需要兼顾出借人利益。
比如,对于没有通过备案的平台,如何引导平台有序退出,在退出过程中如何保护出借人利益,如何避免因备案落地引发新一波的爆雷潮等等,均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所以,P2P 备案能否按照预期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仍然有较大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一旦备案落地,会加速市场洗牌。备案落地,意味着 P2P 监管规则落地,届时,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便是,巨头是否会争相入局 P2P?
其实,P2P 对巨头的价值,取决于 P2P 的定位。如果参照类银行机构进行监管,P2P 业务规模将受到资本金的制约,于巨头而言,涉足 P2P 的价值有限;尤其是对于立志做金融科技开放平台的巨头而言,涉足强监管的 P2P 业务容易向市场释放矛盾的信号,下场做 P2P 业务在战略层面意义不大。
如果还是按照信息中介进行监管,P2P 业务规模主要取决于平台的流量获客能力,于巨头而言,P2P 业务将成为其涉足百万亿级资管市场的入场券,布局 P2P 大概率会成为一种趋势。巨头入局,届时,P2P 行业会有新一轮的洗牌,当前的这些头部平台,还能继续做头部吗?是个大变数。
于多数平台而言,在谈备案之前,还是要先活下去。P2P 的批量爆雷,透支了出借人的信任,资金在外流,分化在加剧,日子在变难。
在剔除个别存在异常数据的平台后,基于待收余额的大小,我选择了前 10 大平台作为分析样本。2018 年 11 月,10 大平台合计放贷 347.8 亿元,已经接近 7 月份的水平,不过,距离爆雷潮之前仍有差距。从待收余额占比看,头部平台集中度在快速提升,2018 年 11 月,10 大平台待收占比 40.1%,较 6 月份提升 8.1 个百分点。



行业规模的缩水,加上行业内部的分化加剧,使得长尾平台的日子越来越难。能否挺下去,以迎接备案后行业二次分化的洗礼?是一个大考验。
前景是光明的,
但道路注定是曲折的
在文章行将收尾时,一位资深股友给我发来一篇微信文章,大意是,全球金融市场血雨腥风下,机遇也就出现了,2019 年,只要敢下重注就是人生赢家。文章再三强调,85 后的人生机遇就这一次,就问你敢不敢。
无论语言层面怎么包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抄底心态和赌徒心态。抄底心态,奉行的是 " 机会是跌出来的,越是寒冬,希望越大 " 等等,大而化之地来看,这种话符合 " 成住坏空 " 的客观规律,并没有错。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事物变坏时会自然而然变好,没有看到扭转趋势所需要的巨大力量与付出,导致的问题是,若用于指导实践,你会发现根本无法判断哪个才是底。
同样地,经过几年的大发展,互金行业刚刚步入挤泡沫阶段,从业者们感受到了寒冬。没过几天,大家就纷纷开始唱好,认为寒冬已至、春天不远。怎么着,寒冬倒成了一个好信号?
自然界中的春天在冬天后降临,那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力量;而行业若想走出寒冬,需要市场出清、泡沫挤干净,需要模式创新,更需要政策的宽松。当什么信号都看不到时,春天怎么会到呢?
前景当然是光明的,但道路注定是曲折的。不经历曲折的复苏之路,光明不会不请自来。
编辑:陈霞、刘春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