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化腾抛出的“产业互联网”,墨迹天气2年前就已涉足

[复制链接]

701

主题

701

帖子

21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1:2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驱动号作者:2018-11-01/09:50 访问量:


作者:龚进辉
冬天已至,北方各大城市被阴霾所笼罩,不少人出门前都习惯打开墨迹天气查看天气预报。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外卖服务,无论是饿了么、饿了么星选(百度外卖前身)还是美团外卖,稳定运转背后也有墨迹天气的神助攻,涵盖送餐时长的赔付、骑手的赔付、外卖平台的运力调度等。
墨迹天气是典型的工具型产品,成立 8 年来积累 5.5 亿用户,同期大多数 App 早已销声匿迹,其能活下来且活得很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先人一步,从 C 端广告延伸到 B 端企业级服务,堪称工具型产品的典范。要知道,绝大多数工具型产品都为寻找行之有效的变现方式而烦恼。
移动互联网下半场,互联网人口红利迅速消失,毫不夸张地说,工具型产品正面临生死考验,急需在商业化上破局。当然,不少具有忧患意识的开发者早已开始探索,并形成了一套成熟、可行的打法,给那些为商业模式进化而发愁的工具型产品指引了方向。
工具型产品面临三大难题
用户有需求就用,用完就走,工具型产品粘性自然高不到哪里去,上述鲜明特点决定其不可避免面临三大难题:
一、用户规模瓶颈。工具型产品是为解决特定某一个明确具体的需求而存在,即重度垂直,这既是卖点,也容易将自己逼入死角。二、可替代性强。以资讯阅读为例,除了传统四大门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趣头条也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三、过于依赖广告变现。表面上看,工具型产品自带流量光环,深究内在,其流量价值有限,无法打开产品的想象空间。
不难看出,工具型产品最大的尴尬在于,变现能力和用户规模不成正比,看似强大实则脆弱。其实,一夜爆红的工具型产品很多,但然后就没有然后的也不少,比如脸萌、无秘。因此,面对上述三大难题,不少开发者都在积极谋求转型,以寻求出路。
工具型产品四种破局方案
我总结,工具型产品进化主要有四种可行方案:社区(社交)化、内容化、电商和 To B(企业级服务)。具体来看:
一、社区化。社区的最大价值在于沉淀用户,其不一定能构建稳定的用户关系链,但能形成活跃的社区氛围,激发用户参与感。因此,社区化成为工具型产品增强用户粘性的首选,最典型的便是支付宝、墨迹天气。
尽管支付宝已成长为超级 App,但面对微信支付高频打低频的猛烈攻势,依然没有安全感,从集五福到校园日记再到 AR 实景红包,背后是其难以割舍的社交梦。墨迹天气推出时景社区,它是一个以天气为主题,以图片为载体的分享社交平台,核心功能是提供实时气象信息,并由此衍生出交流互动。


二、内容化。用户主要获取两种内容:当下热点、个性化推荐,前者用于与世界保持同步,后者是杀时间利器。因此,内容化的重点以个性化推荐为主,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绝大多数手机浏览器一改搜索框 + 网址导航的画风,都出现头条化倾向,甚至亲自下场打造内容开放平台,BAT 分别推出百家号、大鱼号、企鹅号。同时,360 手机卫士、WiFi 万能钥匙等产品也在显要位置加入信息流。
三、电商。由于工具型产品面向特定人群,定位精准,因此从提供服务向提供商品延伸水到渠成,卖货成为流量变现的最佳方式之一,不少工具型产品都选择电商这条路来拓宽边界。比如,航班管家发力场景电商,女性经期 App 大姨妈、美柚 SKU 集中在女性私护健康品类,美图则推出美铺、美图定制两大电商平台。
四、To B。十一前夕,腾讯宣布了组织架构调整与战略升级,最大的看点在于其正式吹响进军产业互联网的号角,因为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将是互联网行业最重要、最根本的趋势,腾讯这一转变将成为行业风向标。其实,墨迹天气早在 2 年前便深耕企业级服务,重点服务对天气敏感、气象要求高的企业,目前已拿下国内所有大外卖平台气象服务订单,未来将进军航空、冷链物流等行业气象服务。
在我看来,四种方案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而且不少开发者并没有局限于单一方案,而是采取多条腿走路策略,比如墨迹天气社区化、电商、To B 齐头并进。
如何以正确姿势转型 To B
搜狗 CEO 王小川坚持认为,工具型产品要产生价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是要提供服务。在我看来,工具型产品从工具向社区化、内容化、电商延伸,跨界难度相对较小,毕竟受众仍是同一批用户,而 To B 受众则完全不同,这意味着业务模式需要大调整,加上缺乏前期经验借鉴,跨界难度较大。
不过,一旦在 To B 实现突破,相当于发现一片大蓝海,将呈现巨大的增长潜力,不仅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确保领先优势,而且能成为新的营收增长引擎,从而优化商业模式结构。墨迹天气正是发力 To B 的受益者,2 年前就涉足企业级气象服务。
一方面,企业级气象服务在国外有成功模式可以作参考。截至 2015 年,气象影响到的产业价值在美国达到 1600 亿美元,诞生全球最大的气象数据公司 TWC,其在航空、保险、零售等领域拥有超过 5000 家客户。另一方面,墨迹天气已跑通外卖行业,积累企业级气象服务经验,有望迎来快速扩张,而预计 2025 年中国气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3000 亿元,其可以分一杯羹。


当然,墨迹天气转向 To B 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阵痛在所难免,好在其及时调整、进化,才步入发展正轨。我总结,墨迹天气的成功,给工具型产品转型 To B 带来三大启示:
一、重视AI新技术。C 端用户遇上天气预报不准,顶多抱怨一句,而 B 端企业则对天气预报准确率要求极为严苛,必须做到精准短时预报,因为直接关乎用户体验和降本增效,这对墨迹天气的技术功底无疑是巨大考验,AI 成为其一大杀手锏。说到底,AI 既是技术,也是工具,只有将 AI 与场景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更具有变革性的活力。
饿了么在对比了几家气象公司的实测数据之后,墨迹天气以准确率高于 5-10 个百分点胜出。据墨迹天气产品总监那任欣介绍,墨迹天气搭建深度学习模型,输入大量天气历史数据,以推测未来 1 小时内每分钟的天气状况;2012 年上线的时景社区已成为国内最大实时天气图片社区,通过 AI 图像技术,对用户上传的照片实施自动识别,发现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上述两项核心技术,助力墨迹天气短时预报功能达到公里级和分钟级的预告。
二、场景落地急不得。其实,拥有 5.5 亿用户的墨迹天气并不缺数据,关键在于如何把数据应用到场景中去。想到重点服务对天气敏感、气象要求高的企业并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持续、快速落地。尽管精准短时预报是共性需求,但不同行业现状不尽相同,有的早就意识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比如航空业;有的则相对滞后,比如车联网。
这就决定气象服务落地需要经历一个市场教育的过程,而国内企业级气象服务刚刚起步,说服那些用国外天气解决方案或未接触短时预报的企业相信墨迹天气,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与饿了么合作过程中,除了墨迹天气,饿了么还参考其他气象数据源,在数据基础上加以人工调整,决定上下架 " 准时达 " 的节点,直到 2017 年初,即合作几个月之后才决定停止人工干预,在墨迹天气的方案基础上实行 " 自动赔付 "。
至此,墨迹天气才成功拿下饿了么订单,为跑通外卖行业奠定坚实基础。其实,外卖行业主流玩家并不多,但其历时 2 年才全部达成合作,彼此建立互信的难度之大可见一斑,预示着未来扩张之路稳扎稳打才是明智选择。
三、团队思维转变。从服务 C 端到服务 B 端,团队思维转变是驱动业务模式升级的先决条件。面向 C 端的工作模式核心围绕产品迭代,从访谈、调查用户需求到上线灰度测试再到根据使用反馈,调整正式版本,用户规模庞大的墨迹天气早已轻车熟路。
不过,B 端画风完全不同,没有灰度测试这一环节,而是直接向企业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换个角度看,前期 C 端操盘经验非但不能助力墨迹天气拓展 B 端,反而一定程度上容易成为负累。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摒弃一些随性,比如更新 App 晚一两天上线不碍事,对企业客户则必须按时完工,承诺今天上线通宵加班也要搞定;另一方面,除了强制要求,反复宣讲、激励措施也必不可少,使团队更快适应面向 B 端的工作模式。
如今,墨迹天气发力气象服务商业化与 C 端广告模式齐头并进,未来目标是 5 年内使 C 端、B 端收入比例达到 1:1。2015 年 6 月,气象局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开放中国气象信息,并于 2020 年将完全放开,鼓励民营资本和气象局合作。在气象服务这块价值洼地,墨迹天气实现目标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结语
墨迹天气业务转型实现重大突破,为工具型产品寻找出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当消费互联网走不通时,不妨尝试拥抱产业互联网,To B 别有洞天。
赞 ( 0 )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