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289|回复: 0

一路稻花今犹香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261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0-11-26 2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稻谷,是最秀气的主食,喜欢水、喜欢热、喜欢灿烂的阳光,爱着肥沃的土地。她从小青纯充满秀色,青春年华芬芳田野,生长成熟满身金黄,喜气洋洋。稻花是香的,米饭是香的,就是稻草也散发着清香。这就是我们的主食,大自然的馈赠,祖宗的选择。
上海这个国际大都会,聚集着五湖四海的人群,米饭仍然是这里的主食,各种肤色的人们也试图随乡入俗,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着喷香软糯的白米饭。
这碗好饭,传承有序,几千年了……
崧泽人,被考古界认为是上海最早的先民,在六千年前已经开始种植水稻等农耕活动,从出土的稻谷稻叶分析,已经有了粳稻和籼稻。本世纪初,广富林遗址考古发现很多形态完整的稻谷稻米,进一步证明上海地区五六千年前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水稻。我们的邻居,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七千年前堆积的稻谷,还色泽金黄,谷芒挺直,清晰可辨。据考古鉴定,这些色泽如新的稻谷既有人工栽培水稻也有野生稻,这证明了江南地区也是原生水稻的故乡。
中国是水稻王国,也是栽培水稻的起源地。现在人类一半以上人群的主食是稻米,研究稻作历史的专家学者还在探寻到底是人类先出现在地球,还是水稻先生长在这块土地上,这个有趣又奇妙的问题恐怕也会为难发现五谷的神农。
稻谷在被人类选择为主食以前是野生的,现在南方生态好的沼泽地里还可以找到野生稻,现在的栽培稻是根据人类的口味,经过无数次的择优、培育,进化而来的。上海西南地区成陆比较早,也多地出土了五六千年前的稻谷、稻叶,自然条件也能满足野生稻的生长,青浦崧泽、松江广富林出土的稻谷,也许就是那里的先民训化野生稻的收获。农业上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就是人类驯化植物、动物,上海的先民应该也是这伟大的发明创造者之一,很早开始了粮食生产。
打开历史,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属地,据说当年吴王听了伍子胥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国家也因此强盛起来。在司马迁看来,秦汉以前,这里地广人稀,水稻处于火耕水耨、广种薄收自耕自足的自然生产阶段,但这里老百姓鱼羹饭稻,没有饥荒之忧。
历代文人尽说江南好,赞美的只是风景,其实江南好,好在风水。这里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风调雨顺,战误也少,所以有十鹿九回头的故事。历史上战事北方比较频繁,东汉末年,北方连年混战,东吴的苏松一带相对安定,随着人口的增长,农具的改进,原来几年种一熟的水稻生产演变成一年种一熟为主,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提升,吃也讲究起来,民间生产出了一些优质稻米,其中松江产的香稻当时已经驰名北方了。传有文韬武略的魏文帝忙定称帝大事之后就惦记起松江的香米来了,据《崇祯松江府志》记载:"《农圃四书》云:香稻,其在松江者,粒小而性柔,有红芒、赤芒之。七月熟。以三五十粒入它米数升炊之,芬芳馨美,谓之香子。又谓之香櫑。魏文帝与朝臣书曰:江表闻长沙有好米,何得比吴中香稻耶?上风炊之,五里闻香。" 这股稻香从此闻遍了大江南北,如今余香犹在。
美食产于民间,盛传于文人墨客与王公贵族之间,吃成了礼节,成了孝敬,成了一种文化。唐宋时期上海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已相当成熟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当时也属于全国一流水平了,松江生产的大米在那时已经入选贡品,孝敬皇上和王宫贵族了。封建社会,贡品是给朝廷,是给皇帝和宫廷使用的,一定是全国最好的东西才能作为贡品。据史记载,上海地区唐代已种植芳香型品种 " 红莲稻 ",唐天宝至广德年间华亭县大量稻米作为贡米运入京城长安。到了宋代,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宋绍熙年间,华亭县亩产稻谷二三石(每石 75 公斤),是当时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的地区,同时上海部分地区农田开始出现一年种植两熟(一般为麦子、水稻),粮食总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口也由此而多了起来。
上海古代农业起自渔盐之利,盛于稻棉种植。明清时期江南的经济繁荣,商贸活跃,棉纺织等手工业在江南市镇十分普遍,棉花种植面积在南汇川沙等土地高坑的东乡占土地面积十之七八,松江、青浦、金山的低洼地区还是以种植水稻为主,薄稻是传统的贡米。大米、棉布是明清时期江南海内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有一款叫箭子稻的大米在当时海内外市场很受欢迎。据《松江府志》记载:" 箭子稻,其粒细长而白,味香而甘,以九月熟,稻品之最高者,即晚白稻而更胜。今海内共推江南晚米,此种尤第一。"
" 苏湖熟,天下足 " 是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的谚语。当时松江(华亭)是苏州(平江府)管辖的一个县,上海地区自唐代建立华亭县,宋代建立嘉定县以来,田赋重于全国其他地区。明代上海人叶梦珠在《阅篇、赋税》中写到 " 吾乡税甲天下。苏州一府赢于浙江全省,松属地方抵苏十分之三地方,而赋额乃半于苏,则是江南之赋税,莫重于苏、松,而松尤甚矣。" 当年的松江府基本就是现在上海的内陆地区,辖区面积不到苏州府的三分之一,在明代田赋为什么这么重,农业生产发达?粮棉产量高是一个因素吗?据民间传说,是明代皇帝朱元璋,因攻打盘踞在松江府的农民起义军张士诚伤亡很大,天下统一后加重税于松江,以报复当年吃败仗之辱。自己手下兵将无能,迁怒于松江,苦了百姓。到了清代松江的税负有所减轻,印证了民间传说的可能性。
稻谷滋养了一方人,一方人守望着稻田。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最美的、经久不衰的风景,是江南水乡一路稻香,是无边无际起伏的稻浪,是炊烟袅袅村头儿童的欢声笑语。
海边传来的炮声、枪声,打破了天国自给自足田园的宁静。近代上海农业首先受到西方影响的是棉花与棉纺业。价廉物美的洋布冲击了传统的纺织业,洋布渐渐取代了土布,上海地区棉花种植开始减少,盛极一时的江南棉纺也从此衰落。
稻米不是西方人的主食,也不是他们的主产,基本没有受到近代西方现代化的冲击,到如今还是独立自主,安然无恙。而当年受西方贵族追捧的松江蓝花布(欧洲人叫南京棉布),现在在博物馆里也已经难觅了。我们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祖先选择稻米作为主食的智慧,也进一步领悟到国家领导人说 "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 这句话的深意,高瞻远瞩,意味深长。
民间有乱世藏金的说法,农民懂得乱世种粮的踏实。民国时期上海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有了增长,特别是到了抗战,上海粮食紧缺,粮价飞涨,农民纷纷压缩棉花种植水稻。吃,是一定要靠自己的。
农民,千百年来一直在土地上默默耕耘的人,与土地休戚相关,生死与共,感情深厚,但土地从来不是农民所有的。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土地制度改革,上海地区 1950 年实行土改,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作为上海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种植面积也进一步扩大,达到了三百多万亩的历史新高。
上海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产竞技比赛活动。1951 年松江县开展群众性评选水稻良种活动,一个叫陈永康的农民培育的 " 老来青 " 种子平均亩产 500 多公斤,其中最高一亩亩产达到 716.5 公斤。陈永康与他的 " 老来青 " 脱颖而出,一下子名传大江南北。" 老来青 " 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地区,也是江南地区最优质高产的稻米,曾影响几代人的味觉,当时外国人称 " 老来青 " 大米为毛泽东大米。1956 年,全国劳动模范陈永康培育的 " 老来青 " 种子标本 120 箱,运往苏联、印度、缅甸、日本等 15 个国家展览。
本世纪初,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连续三年来松江指导 800 公斤超级稻的生产,曾多次提到上世纪五十年闻名全国的种田状元陈永康,说他是真正的农民科学家。的确,常规水稻在 70 年前能够取得这么高的亩产量,在水稻栽培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国家在华东地区、全国大面积推广老来青水稻品种,陈永康也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多次接见。
松江在袁隆平的指导下,曾连续三年攻关 800 公斤亩产的超级稻,两年受台风影响,超级稻倒伏,一年亩产成功突破了 800 公斤,但因江南人习惯吃软糯的粳米,农民也不习惯种杂交稻,没有使超级稻在这里继续种下去。
人口的增长,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重。农民和农业科学家们想尽各种办法向土地多要粮食,比如培育高产品种、使用化肥、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等等,可以说是千方百计了。对土地的利用从古代的几年种一熟,演变成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上世纪 70 年代一年种三熟(在同一块地上一年之内要种麦子、水稻、水稻三季),人苦田累。三熟制比两熟制粮食总产量也增加不了多少,土地却越种越瘦了,人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并不理智的做法。提高产量,培育优良的品种还是最根本的,陈永康、袁隆平就是为我们的主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在 " 老来青 " 的家乡松江,高产优质大米的培育一直继续着,陈永康一直是当地育种家和农民的榜样。这几年,陈永康的同乡培育的 " 松香粳 " 水稻品种获得了全国优质大米金奖,松江家庭农场主年轻农民李春风登上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观礼彩车,这使人联想到 1966 年国庆陈永康在天安门广场城楼上代表全国农民发言。两代农民都因为种水稻获得了国家给予的无上荣光,这是上海农民的骄傲,更是稻谷的风采与神韵。
水稻,这个古老神圣的作物,养育了农耕时代的过去,滋润着智能时代的现在。
她是大都市城边的湿地,城市的绿色之肺,高楼大厦,高铁高速,盛夏之高温,只有这一片又一片绿茵茵的稻田给城市送来阵阵清凉。
她是乡村美丽的风景,从春季到秋季,从禾苗到稻浪,稻花香里说丰年;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岂是季节更替,那是文化的积累与收藏。
她是我们的主食,不管你走到哪里,家乡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永远印烙在你的舌尖上、心坎里,使你回味、使你魂牵梦绕……也许,这就是风土,就是江南稻作文化之魂。
栏目主编:黄勇娣 本文作者:稼穑 文字编辑:黄勇娣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