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354|回复: 0

如何看待粮价上涨和进口增加?农业农村部部长回应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300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20-9-26 04: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业农村部 9 月 23 日发布消息,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高位增产,预计平均亩产提高近 2 公斤,总产量连续 6 年稳定在 13000 亿斤的水平上。在今年这样一个新冠肺炎疫情与自然灾害叠加的年份,丰收是如何获得的?经济日报记者对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进行了专访。


金秋时节,稻黍飘香,各地频传丰收喜讯。农业农村部 9 月 23 日发布消息,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高位增产,预计平均亩产提高近 2 公斤,总产量连续 6 年稳定在 13000 亿斤的水平上。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并非一帆风顺。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不误农时搞好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主汛期长江流域遭受 1998 年以来最严重洪涝灾害,7 月上中旬东北西部出现夏伏旱,8 月底 9 月初又出现历史罕见的 3 个台风接连影响东北地区。此外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偏重,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让粮食生产面临多重挑战。
在这样一个疫情与自然灾害叠加的年份,丰收是如何获得的?经济日报记者对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进行了专访。
丰收源自多方同向发力
记者: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百姓常说 " 八月十五定收成 "。请问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如何?
韩长赋:9 月 22 日是秋分,农谚讲," 秋分不生田,处处动刀镰 ",秋粮即将进入收获季节。从目前情况看,前两季的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到手,分别比上年增产 24.2 亿斤、20.6 亿斤,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秋粮丰收在望,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会有个好收成。
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今年秋粮能够丰收,主要基于两点因素:一是面积明显增加。今年秋粮面积预计超过 12.8 亿亩,比上年增加 800 万亩,特别是东北地区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奠定了丰收的基础。二是长势总体较好。东北四省区常年粮食产量 3500 亿斤左右,占全国秋粮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今年春播雨水多,苗情长势不错。夏季西部传统旱区的部分县遭遇伏旱,但影响有限;8 月底至 9 月初,台风造成玉米倒伏,但由于玉米已进入蜡熟期,有八九成的产量,所以影响有限。长江流域汛期遭遇洪涝,中稻晚稻受灾,但面积增加弥补了产量损失。黄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的秋粮主要是夏玉米,目前也进入蜡熟期,长势好于常年,草地贪夜蛾威胁已过,丰收在望。其他主产区气候比较有利,秋粮长势正常。
记者: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又发生南方洪涝、东北干旱和台风、重大病虫等严重灾害,为什么粮食仍能取得丰收?
韩长赋:今年多灾之年粮食和农业能获得丰收,是多方力量同向发力的结果。
一是中央重视政策好。中央领导同志在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统筹整合资金 40 多亿元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在中央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保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规模稳定,有效调动了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预计全年粮食面积比上年增加 1000 万亩左右。
二是一招不落超常规。国务院提前 1 个月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及早部署安排稳定粮食生产工作。在春耕生产关键时节,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有力推动了各地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秩序。特别是,经国务院同意,把今年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产量作为指导性指标下达各省(区、市)政府,这是多年没有的。我们在春耕备耕、三夏生产、秋管秋收等关键农时,一周开展一次调度。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特别是布设了草地贪夜蛾 " 四条阻击带 " 和沙漠蝗 " 三道入侵防线 ",最大限度减轻了病虫危害。
三是天道酬勤人努力。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及时下田施肥灭草、防病治虫、备种育秧、整地泡田,做到了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在南方洪涝发生时,农民抢收早稻、抢时晾晒,抢排积水、抢插晚稻,及时改种补种。在台风袭击东北地区后,农民群众创造性地改装收获机械,及时抢收倒伏作物。同时,广大基层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帮助农民把关键技术落实到田。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技员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多灾之年丰收的果实。
今年丰收有三重特殊意义
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粮食丰收有何特殊意义?
韩长赋:今年是 " 十三五 " 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特殊年份、特殊背景、特殊挑战相互交织,注定夺取今年粮食丰收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首先,端牢全国人民的饭碗,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有 14 亿人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农业丰收,吃饭无虞,人心安定。这次疫情大考,再次证明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其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争取了战略主动。目前,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各国都想把粮食的保险系数打得更高一些,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扩大进口,国际国内普遍担忧发生粮食危机。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我们全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做到 "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牢牢把握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主动权。
再次,农业丰产又丰收,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不愁三保障 " 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其中 " 不愁吃 " 是首要指标。现阶段,农业生产还是不少农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早稻、小麦上市后价格稳中有涨,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菜肉奶等 " 菜篮子 " 产品行情也不错,产量高、价格好、收入增。可以说,今年的粮食和农业丰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提升了全面小康成色。
保障 14 亿人吃饭没问题
记者: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当前粮食价格上涨和进口量增加?
韩长赋:首先,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有保障。我国粮食已实现 " 十六连丰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稻谷小麦两大口粮的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 1 年的消费需求。今年粮食生产形势不错,市场供给是充足的,价格总体上也是平稳的,保障 14 亿人吃饭没有问题。
其次,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是 "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适度进口是我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从粮食进口总量看,近些年我国粮食常年进口大致 1 亿吨,其中谷物不到两成,仅占国内产量的 2%左右,主要是进口一些强筋弱筋小麦等调剂品种余缺。今年粮食进口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并不多,适当增加了一些玉米。进口的大头是大豆,常年进口八九千万吨,占进口量的 80%以上。我国是大豆主产国,更是大豆第一消费大国,大豆进口量增加主要是榨油和饲料用大豆消费快速增长拉动的。实际上,近年来国内大豆生产还是稳定发展的,2019 年我国大豆总产量达到 1810 万吨,是历史最高水平,但生产的增长远低于消费增速,需要进口来弥补国内缺口,这种格局在今后一个阶段将长期存在,也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再次,今年 8 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平均价格每斤 1.23 元,比年初和去年同期都有所上涨。这是粮食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粮价多年低迷情况下的恢复性上涨,涨幅并不大,属正常的市场波动。今年稻谷、小麦价格稳中略涨,玉米价格上涨幅度相对大一点。玉米价格上涨,既有生猪产能恢复、深加工企业需求增加等因素,也有资本市场炒作和非理性囤粮的因素。目前全社会玉米库存仍比较充足,今年玉米是丰收年景,新玉米即将收获上市,供给还会增加,近期玉米市场价格已开始企稳,后市价格不会大幅度上涨。
应当全面理性看待粮价的合理上涨,目前粮价总体还是偏低的。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了 100 多倍,粮价涨了不到 10 倍。保粮食供给和保农民收益,两头都要兼顾,不然会出现 " 谷贱伤农 " 现象。
目前,全国秋粮大面积收获在即,我们将全力以赴组织好秋收,调度好农机,全国将有 200 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秋收作业,减少收获环节粮食损失,一定把丰收的粮食拿到手,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经济日报 文字编辑:李林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