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来教师教研将走向何方?一个资深互联网教育从业者这样说…

[复制链接]

701

主题

701

帖子

21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7 22:3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的角色在未来将发生转变,你将成为哪一类教师?


杜昶旭朗播网创始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 本文节选自数据化教研成就专业化教师系列讨论会上杜昶旭演讲。未经本人审阅。
过去长时间以来,我们对教研的理解是什么样的呢?基本上大家一说到教研的时候,加起来三件事,第一个事叫做出教参,体制内的学校干这件事特别多,大家知道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一般地方上有一个机构叫做教科所,就是写教参、出考卷,很多人理解教研就是出一些教研参考书或者考试题,这是最基础的;后来我们看到很多培训机构,大家经常说我们今天下午开一个教研会吧,比如新东方经常去开教研会,基本上就是老教师教新老师讲课,这是第二个大家对教研的理解;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第三种方式——批课,什么叫批课?基本上路径就是给老师讲,老师上面讲,下面一堆老师听完后评价你这讲的不对,那讲的不对。
关于批课,大家想一想,过去在这件事上我们批的是什么?我们批的一是你讲课的状态到底对不对,我经常看到很多老师跟新老师讲,你们怎么在课堂设计一个包袱,怎么变得更幽默,这是一类流派;还有一个就是讨论一下,这个题,张老师你是怎么做的,李老师这个题答案应该选哪个,我们应该怎么给学生讲,聊着聊着就变成这种状态。
后来把批课升级了,现在很多老师讲课讲不好怎么办?我们要做标准化的课件。很多机构专门成立这样的部门干这件事,找一帮老教师一起做一个标准化的课件,让新来的老师学习和模仿,一开始很多老教师对这件事很抗拒,而且这么做效果也未必真的好——因为别的老师不可能拿着你做的课件讲课的,这里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每个人讲课都有自己的节奏,他的 PPT 我不一定讲得了,因为每个人都对课程有自己的理解和构建的逻辑。这种教研的方式,到最后大家无论改什么名字,比如集体备课、批课、标准化教研等等,坦率地说都有各自的局限。
我想我们要重新思考:教研到底要干什么?我对教研的理解是:研究或者是研发。研究、研发的是什么?可能会有一些教学的方法论,这个毫无疑问,但是这个事情是最简单的,因为对于老师来讲,首先你知道怎么利用你自身的性格优势教好课,这是老师的本分。把话说清楚,讲得有逻辑,这也是讲话人的本分。教研应该解决的是老师个体干不了的事,所以我们要解决的不是教学方法论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应该是,你要有在教学过程当中怎么产出,所以这是我们对教研基础的理解。我一直说教研是要以产品作为输出成果,大家可以衡量过去做过的所有的教研,如果你的教研没有产品作为输出成果,你这件事绝对没有做好。我始终与同行交流:你觉得不觉得你今天讲课讲的这个东西可以变成一个产品?
比如,在语言学习这个领域,产品大概有几种,第一种就是图书,这是大家最容易看到的标准化的产品,你作为一个老师觉得教课特别好,讲课的经验特别丰富,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可以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论,这时候请你做一件事,你想想能不能把你这套东西写成一本书拿给所有人去看?这件事情过去我们看到,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时间长了自己也可以做这件事。
但图书毕竟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东西,第二个就是课程。我认为课程也是教研输出的东西,教研输出的不应该是张老师应该怎么讲课,李老师应该怎么讲课,而是我们设计一套课程,这套课程可以系统性解决学生的某些问题。这个课程如果还是讲题,针对某一个题研究这个题到底怎么做才对,那还是没有进入到真正的教研的输出产品的状态,因为这个过程不可能系统化地呈现,所以要想真正化呈现还得有方法论,你讲的时候还是以方法论为支撑。教研要解决这样问题,我们要输出有方法论支撑的体系。
第三个叫做学习产品,这个东西是最难的。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教阅读理解,你可能在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讲怎么背单词,很多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解释买哪一本词汇书,但最后还是错的。学生买了一本词汇书以后按照自己的方法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听完以后背单词还是自娱自乐的状态。如果我们讲一个方法,如何背单词,这个事讲完了,是不是应该做一件事,我们可以有一个工具,让学生按照你讲的方法把单词背了。这个产品应该长什么样,是一本词汇书吗,还是一个 APP,还是一个小程序?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学习产品的概念。
我们要做产品,我们要有图书,有课程,这些东西都是要建立在标准模型基础之上。我们需要什么模型呢?我们拆成两块,一块叫知识传达,一块叫吸收内化。知识传达大概解决 30% 的问题,吸收解决 70% 的问题,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划分。重要的是吸收内化阶段,包括过程性数据、练习数据、测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过程监测,这些可以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我们根据这些监测数据进行形成性评价,按照现在的状态,推测未来你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需要的数据。
老师的角色在未来将转变,以前我们就是上课、批作业、改作业、家访。现在可能变成三种:第一种就是传授知识,这个事依然还要靠老师做;第二就是做一些系统设计,就是把一个人的经验变成模型,让大部分学生都去学。第三个叫做个性化辅导,这种辅导是基于数据的,提供辅导的老师可以了解辅导学生每个人的数据情况什么样、有没有好好学习、什么地方有缺陷、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辅导等,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的辅导。未来老师的角色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会做知识传授,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做系统设计,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做个性化辅导,你们自己可以做一个判断,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行业一定会发生改变,不可能永远保留在靠人解决所有问题的现状上。
微信编辑 | 白衣


荐读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