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6氪领读|李开复:模仿到底是一种阻力,还是助力?

[复制链接]

688

主题

688

帖子

20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0:2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6 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36 氪领读】栏目,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
本文节选自李开复新书《AI · 未来》,硅谷投资人深信,模仿别人无法达到真正的创新,但是李开复博士认为,早期的借鉴行为并没有演变成其创造者永远摆脱不掉的反创新心态,反而成了迈向更原创、更加本地化的科技产品的必经之路。中国创业者并没有掉入后发劣势的陷阱中,进步的速度反而与日俱增,中国由此完成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超越。 以下 enjoy:
什么是模仿</b>
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借鉴了很多海外的成果,但看起来没什么杀伤力,可以说是小巧可爱。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中国第一波互联网发展热潮涌现,中国公司开始为创新事业向硅谷寻找人才、资金,甚至包括公司命名的方式。中国的第一个搜索引擎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建立的。他在美国目睹了互联网的早期腾飞,想在祖国带动类似的发展。于是他带着麻省理工教授提供的资金返回中国,试图建造中国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
但是,在和雅虎(Yahoo!)的创办人杨致远面谈之后,张朝阳转换了焦点,打算做一个简体中文的搜索引擎和入口网站。他把这家创新公司命名为 "Sohoo"(搜乎),直白地结合了中文 " 搜索 " 里的 " 搜 " 字,代表这家公司的主要功能,并且仿效了美国公司 "Yahoo" 的尾音。不久,他把公司名称改为 "Sohu"(搜狐),降低两者的关联性,避免了人们过度联想。当时这被视为是对雅虎的致敬,而不是威胁。那个时候,硅谷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当作新鲜、有趣的事来看——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正在进行的一场有趣的小实验。
别忘了,在那个时代,模仿加速了中国许多领域的经济发展。中国南方工厂仿制名牌包,中国汽车制造商仿制外国车,甚至可以应顾客要求,把车标改成洋气一点儿的外国名车车标。北京郊区甚至有一个仿制的迪士尼乐园,员工会扮成相似的米奇和米妮,热情拥抱入园玩耍的小朋友。游乐园的门口还挂了一幅宣传标语:" 飞到迪士尼太远了,请来 ××× 游乐园!" 在开发商模仿迪士尼的同时,王兴也在努力研究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特点。


模仿的迪士尼乐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样是在谷歌中国区任总裁时,我亲身体会到了模仿对品牌形象的威胁。2005 年,我投身于谷歌的中国搜索引擎事业,建立中国用户对谷歌的信任。但是在 2008 年 12 月 11 日晚上,中国某家知名媒体在新闻节目中花了 6 分钟时间,播出了一则对谷歌中国造成严重伤害的报道。节目里,用户在谷歌中国网站搜索医疗信息,结果却出现了假广告,镜头拉近,谷歌的中文标志刺眼地出现在上方。
谷歌中国立刻陷入严重的大众信任危机。看到节目后,我立刻在自己的电脑上尝试同样的搜索,却没有找到新闻报道中的页面。我尝试改变关键词及自定义设定,仍然无法得到新闻镜头中的页面,我们的工程师也无法找到和移除有问题的广告。而同时,我被记者们的信息淹没,要求我对谷歌中国的误导性广告做出解释,但我只能说些听起来站不住脚的借口:谷歌正在快速移除有问题的广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问题的广告可能还会留存几个小时。但我们的团队一直无法找到电视里报道的广告。那天晚些时候,我收到一位工程师的电子邮件,他说自己查出了无法找到相同页面的原因:电视节目里用的搜索引擎并不是谷歌。中国的一个山寨搜索引擎完整地复制了谷歌——从版面设计到字形、体验……几乎一模一样。该网站的搜索结果和广告是它本身的,但他们包装的效果让用户完全无法将它和真正的谷歌中国区分开。那位工程师也只能看出一个小小的差别:网页上一个字体的颜色有轻微的不同。那个网站的山寨抄袭功夫太了得,谷歌中国的 700 名员工里只有一名员工看出了这个细小的差异。
最别致、最尖端的硬件也会被全盘模仿。乔布斯发布第一代 iPhone 仅仅几个月后,中国的电子产品市场就开始贩卖 " 迷你 iPhone"。这些手机的样子跟正品几乎一模一样,体积只有正品的一半,刚好可以放在手掌中。这些仿制的手机无法上网,它们也成了市面上最笨的 " 智能手机 "。当时一些来北京的美国人都热衷于购买 " 迷你 iPhone",觉得可以带回美国当成玩具送给朋友。在依旧沉浸在硅谷创新神话的人眼中,这些防制的 " 迷你 iPhone" 正是那个年代中国技术的缩影:复制了美国产品的华丽外表,内在却缺乏创新,甚至不能使用。硅谷的精英们普遍认为,王兴这类人可以借鉴 Facebook 的外观,但体会不到驱动硅谷前进的神秘创新魔力。
模仿到底是一种阻力,还是助力?</b>
硅谷投资人深信,纯正的创新心态是打造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一流公司的基石。" 不同凡想 "(think different)的能力,驱动乔布斯、扎克伯格、杰夫 · 贝佐斯等人打造出了改变整个世界的公司。拥有这种思维的人认为,像中国钟表工匠模仿舶来品那样的路是行不通的,模仿别人无法达到真正的创新,只会盲目地前行,同时还会阻碍想象力,扼杀开发出原创产品的机会。
但我认为,早年的借鉴如王兴的校内网和饭否网,并不是绊脚石,而是一种添砖加瓦的行为。早期的借鉴行为并没有演变成其创造者永远摆脱不掉的反创新心态,反而成了迈向更原创、更加本地化的科技产品的必经之路。如前文所述,中国创业者并没有掉入后发劣势的陷阱中,进步的速度反而与日俱增。
创造出世界级科技产品所需要的工程思维与设计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 在美国,大学、公司和前辈工程师培养后来人,传承经验。每一个时代出现的突破性产品及创造这些产品的公司都建立在教育、指导、实践和灵感的基础上。
但当时的中国没有这样优越的环境。比尔 · 盖茨在 1975 年创立了微软公司,中国在 3 年之后才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当时并没有建设好能够促进创新、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商业环境。谢尔盖 · 布林和拉里 · 佩吉创立谷歌的 1998 年,只有 0.2% 的中国人(12 亿人口中的 240 万人)能上网 [ 1 ] ,而在当时的美国这个比例已经达到 30%。早期中国的科技创业者在国内找不到能提供指导的良师益友或是可供效法的公司,因此他们只能去海外寻找,尽他们所能地学习、模仿和借鉴。
当然,把别人的成果直接商用肯定会被人诟病。但这段经历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积累了用户界面设计、网站架构和后端软件开发的初步经验。仿制的产品问世后,由市场导向的创业者抓住用户满意度这一基准,不断迭代产品。想要赢得市场,创业者不仅得击败他们仿制的、来自硅谷的产品,还得击败国内大批竞争对手生产的相似产品。他们了解什么适合中国用户,什么不讨中国用户喜欢,开始迭代、改进、本地化产品,以更优质的产品迎合用户。
这些用户有自己的喜好,用不惯硅谷那种全球一体化的产品。谷歌及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往往不喜欢根据当地顾客的习惯与偏好对核心产品或商业模式进行改变或调整,它们坚信只需要打造一款很好的产品就够了。互联网问世初期,这种模式帮助它们横扫全球,因为那个年代多数国家的技术还落后它们一大截,生产不出本地化的产品。但是随着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强迫处于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人们接受在美国创造、针对美国人偏好的产品越来越难了。
结果就是当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和硅谷原创产品直接竞争时,美国公司对产品本地化的不情愿成了中国创业者最大的机会。中国用户偏好和全球化产品之间的每一项分歧,都成了中国本地竞争者的机会。他们开始把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本地化,让中国互联网用户和硅谷之间的鸿沟日益增大。


《AI · 未来》李开复
内容简介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拼图之一。
李开复博士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和观察工作,拥有大量的人工智能行业从业经验,历任苹果、微软、Google 顶尖科技公司全球副总裁等重要职务,之后创办了中国一流的创投机构——创新工场。在本书中,李开复博士凭借对全球科技业与人工智能行业的深入了解,为读者描绘了人工智能新世界的样貌、未来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冲击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b>
李开复,创新工场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
李开复博士于 2009 年创立创新工场,担任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创新工场现管理总额 110 亿人民币的双币基金,主要关注人工智能、教育、消费升级、B2B 企业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专注投资早中期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
在此之前,李开复博士曾是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曾在微软、苹果、SGI 公司担任要职。李开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时还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