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冯小刚“开撕”崔永元,娱乐圈炒作就要进入3.0时代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685

帖子

207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09: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 月," 民族良心 " 崔永元终于迎来了 " 老炮儿 " 冯小刚的开战。
近日,冯小刚发布长文 " 十问崔永元 ",无疑是在微博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引发众多网友围观。本以为冯导终于要为自己 " 洗清冤屈 " 了,但打开评论区,下面几乎是一边倒地 " 支持崔永元 "。


图为冯小刚微博内容
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文章内容避重就轻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篇长文发布的时机太微妙。
脾气火爆、直言直语的冯老炮儿在 " 阴阳合同 " 事件后沉默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吃瓜群众本以为应该是修好的修好,道歉的道歉,结果冯导却在电影杀青以后来了个回马枪,发千字长文站出来 " 开撕 ",这也不得不让人怀疑——冯导这是在借机为新电影炒作吗?
而不论大家如何 " 群嘲 " 冯小刚,这篇长文在有意无意中,确实达到了一个目的,那就是电影《手机 2》被实实在在 " 炒 " 起来了。这样的营销效果还真是让许多宣发团队都难以望其项背。
自从 AI 开始兴起,各行各业都投入了人工智能的怀抱,无人驾驶、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然,在 " 贵圈 " 炒作手段越发厉害的背景下,我们也不得不来探讨一下人工智能与娱乐圈 " 相撞 " 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
炒作进入 3.0 时代:AI 的一条龙服务
炒作,是目前娱乐圈最常用的一种 " 传播模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 炒作 " 是一个中性词,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其实质上是一种不断翻新的商业技巧,基本目的就是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获得人气。
时代在进步,炒作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就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分析师颜璇来看,在人工智能 " 入侵 " 的 3.0 时代之前,娱乐圈的炒作明显经历了以下两个时代。
娱乐圈 1.0 时代基本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绯闻。谁和谁 " 假戏真做 " 了,谁和谁又 " 因戏结缘 " 了,这是娱乐圈最原始的炒作手段。接下来的 2.0 时代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人设。举个例子,当年," 帮汪峰上头条 "" 心疼汪峰 " 等营销方式让汪峰 " 接了地气 "," 汪头条 " 自嘲式的人设让网友对他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2.0 时代还在继续,但人工智能的兴起让我们嗅到了一点 " 炒作新时代 " 的味道。宣传团队要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呢?
首先,我们要利用机器学习来蹭热点。AI 通过文字、图像、视频识别出明星、物体、品牌、手机、场景等等,通过深度学习,使机器像人类一样理解内容,并发现其中有趣的点。
分析出热点后,AI 就可以结合产品或者事件快速地制定出个性化的宣传方案。阿里巴巴在近日就发布了一款人工智能工具,可以每秒写入 2 万行广告文案。当然,这些文案并非 AI 自己创作,而是学习了大量人类创作的优质内容,AI 文案撰写的所有内容皆是深度学习模式的应用。
法国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阳狮在失去麦当劳订单后,就决定建立一个包含有关旗下所有员工信息和项目信息的数据库,开发名为 Marcel 的人工智能助理平台,帮助创意人员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
在创意和文案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了。人工审核文案后,我们可以用核心组件和其他应用将 AI 发现和创作的 " 热点 " 进行再创作,并将机器识别出的 " 热门场景 " 作为投放点。
投放场景确定后,我们还需要选择投放形式。通过算法,我们可以对海量热点事件进行数据结构化处理,让炒作内容有更多的呈现方法,包括长文、图片或者是视频。AI 可以根据宣传方的传播需求设置不同的形态种植到炒作内容本身上去,真正完成宣传方与内容的无缝对接。
日本麦肯就推出了人工智能创意总监 AI-CD ,这位 " 总监 " 就是建立在对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的广告的理解之上,基于深度学习学会优秀作品的风格特征,继而再利用神经风格迁移一类的算法把客户的资料、要求等与创作内容相对应。
无疑,利用 AI 的机器学习和算法能够挖掘热点新闻中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通过建立内容和用户情感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优化内容投放逻辑,大大加强用户记忆。
与此同时,还可以针对性地为流量平台、内容提供方创造内容库存,方便下次 " 炒作 " 时再次调用,更有甚者,还可以利用以前的数据,在宣传对象发生新闻时自动 " 联想 ",顺理成章的 " 推一把 "。
蹭热点的 AI 难有 " 节操 "
炒作 AI 的一条龙服务很是让人心动,但利用人工智能来操作真得是百利而无一害吗?炒作虽然不是个坏事,但总有宣传团队 " 无下限 ",为了博一时的出位,炒作手段十分恶俗。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被人所控制的机器呢?
目前,在娱乐圈的宣传造势以及舆情监测上,已经有了 AI 元素的加盟,比如利用 AI 的海量数据,通过人物发言特征、上网行为、人物关联等自动描绘出网民的人物画像,包括人物身份、性格、行为习惯等。
阿里云在 16 年就基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给某舆情交互平台提供支持,通过关键词过滤和筛选以及打标,帮助舆情使用者更精准地把握舆情要点和实时处理时间。
但是,AI 对用户数据的 " 智能挖掘 " 很容易游走在有违公平的边缘。比如说,宣传方能够根据一个人的社交习惯和社交能力的计算,对某个人进行针对的、精密的 " 宣传歧视 "。同样的宣传,长期 " 八卦 " 的九零后可能会遇到更加高明的炒作手段。
2016 年美国大选期间,一家叫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就分析了潜在选民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投放付费政治广告。而这就导致了很多虚假的消息在特定人群中能够迅速传播、增加曝光,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
更可怕的是,娱乐圈是一个资本纵横的圈子,在这个充满着名利的环境中,连艺术都染上了铜臭味,文人艺人都变成了敛财者。AI 能够不媚俗于金钱吗?恐怕很难。现在的影视宣传就已经在资本的裹挟中了,而未来的 AI 宣发,我们并不想看到它将我们的文艺作品绑在数据偏见和资本操纵中。
此外,AI 是没有人的是非观的,它的一切判断标准都来源于人类给予的数据。今年 4 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The MIT Media Lab)就使用了暗黑系内容来训练 AI,最终将其打造成了全球首个精神变态的人工智能。这也正好应和了一句话——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在炒作 AI 上也是如此,如果单纯以 " 博人气 " 为出发点,用有偏差的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而不设置其他附加条件,必然会对 AI 这个工具造成显著影响。而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类机器系统有很大的可能会出现,毕竟娱乐圈里也不乏想要赚一波 " 快钱 " 的人。
结论:
回想起当年《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的那段时间,从上映前范冰冰被高校劝离现场,到换档疑因过审问题,最终到首映当天冯小刚因为排片 " 撕逼 " 万达。
这种凡事吵一架的模式,究竟是真矫情还是真委屈,外人难以评判,不过有一个点倒是能看出来——《手机 2》的话题性应该不会亚于《我不是潘金莲》了。
效果不错的 " 小钢炮模式 ",应不应该让 AI 学一学呢?
文 | 颜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作者:智能相对论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