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队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撤,其中有上海这家医院的身影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283

帖子

4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06:3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暴发后,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组建多批驰援武汉医疗队,赶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
无论是在重症患者集中的火神山医院,还是在收治百名 80 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医护人员与军队援鄂医疗队其他 4000 名白衣将士一道,经过 84 天英勇征战,在荆楚大地上,用汗水灌溉着春天的希望,实现 " 打胜仗、零感染 " 的预定目标。
在抗疫一线,他光荣入党
大年三十凌晨 5 时,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孙玉明家中的电话响起。
已经记不清多少个除夕夜都在医院度过的孙玉明,本想今年终于能陪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不料,他又要在医院过年了,而且还是在武汉的医院。
" 去吧!武汉更需要你,家里一切有我。" 放下电话,一旁的妻子董秋红轻声鼓励丈夫。身为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民警的她深知,服从命令是丈夫身为军人的天职。
除夕之夜,孙玉明所在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首批医疗队即抵达武汉。1 月 26 日上午,他们所属的海军医疗队,全面接管汉口医院一个 16 张床位的监护病区,并新开设了 1 个 39 张床位的呼吸科病区。
1 个科室 40 名确诊病人,10 名医生分成 5 组 24 小时轮流值班。当班医生要穿戴好护目镜、口罩、防护服……进去一待便是七八个小时。孙玉明不是党员,在前线却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第一个主动申请进入 ICU 病房,成为一名 " 先遣队员 "。当时,前线物资十分紧张,为了节省有限的医疗物资,他常常在进病房两小时前便不再吃喝,为的就是避免上厕所而浪费身上穿脱一次就作废的防护服。
由他负责救治的病患中,有两个合并糖尿病截肢的病人,除了患有肺炎外,还有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孙玉明细心询问他们的病史,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调整抗感染药物,使其病情得到极大改善。
2 月 2 日,当军队医疗队从汉口医院转场火神山医院之际,很多患者万分不舍。一位女患者还拿出手机,一定要给孙玉明拍个照片,说要好好记住他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解放军的救命之恩。
2 月 13 日,在抗疫最前线,面对鲜红党旗,孙玉明与其他 6 名表现优异的同志庄严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医者大爱为党旗增色。
在红区,他们让生命延续
" 陈主任,情况不好!17 床患者突然发抖紫绀,检查发现氧饱和度 70%,血压 246/120mmHg, 呼吸困难,全身发抖。"2 月 11 日,火神山医院红区,值班护士匆匆跑来向陈吉泉报告。
陈吉泉一路小跑,赶到病房,及时采取处置措施,迅速调整治疗方案。经过紧急吸氧、降压等处理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年轻的值班护士心有余悸:" 幸好有陈主任的果断处置,才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红区,可谓疫情一线中的一线,而哪里最危险,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扑向哪里。
俯身重症患者面前,直面其开放气道,插管医生以手中的喉镜和导管为武器,为危重患者争取最后的生存希望。驰援武汉以来,陆智杰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与病毒贴身肉搏。
作为一名从业 28 年,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科医生,援鄂前,陆智杰就做好了为危重病人插管的准备,并在行李箱里备好了喉镜和喉罩等插管工具。3 月 1 日中午,成为光谷院区重症插管组组长后,他马上联系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插管团队,随后联络医务处准备药品器材,着手制定规范插管流程。下午 5 时半,两个危重病人达到插管指征。陆智杰迅速全副武装,带领 " 战斗小组 " 进入 " 红区 " 开展工作。


东方肝胆医院陆智杰为患者插管
第一位患者 84 岁,患有多种老年病,身体机能比较差。陆智杰操作喉镜,实施了一系列动作,顺利置入加强气管导管,精准到位,一气呵成。接上呼吸机后,病人血氧饱和度由 83% 升到了 92%,初战告捷!
另一位病人情况更加危重——核酸阳性,双肺感染严重,接上呼吸机时,血氧饱和度降到 68%,危在旦夕!陆智杰临危不乱,开始第二次插管,成功抢回了一条生命。当他一脸倦容走出病房时,指挥部对讲机再次喊话:" 一位 50 多岁的患者亟需插管,请迅速支援!"
" 坚持,坚持!" 陆智杰做了几个深呼吸,迅速赶回病房,发现患者病情发展很快,随时可能因缺氧导致心跳停止。没有丝毫犹豫,陆智杰率队成功完成了第三例病人的插管。
" 感谢您,现在病人氧分压上来了!" 在返回住地的车上,24 小时没合眼的陆智杰收到患者管床医生传来的喜讯。他长舒一口气,疲倦的脸上充满欣慰。车窗外,夜幕下,几束早樱娇然绽放。
同样要与死神交锋的,还有 ECMO 施治。在光谷院区,感染一科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拟行肾脏透析治疗,需要经颈内静脉放置血透套管。按照防护要求,需要戴护目镜、防护面屏和四层手套——比平时要多戴一层手套,操作难度明显增加。
在此情况下,王振猛仍能熟练完成穿刺,一如既往一针见血,确保了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
3 月 14 日晚上,感染一科收治一名重症新型冠状肺炎感染的患者。次日经病例讨论后,医院决定下午由王振猛等进行气管内插管。所有监护、器械和药物就位后,由护士按医嘱给药,王振猛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一手扣面罩。
药物作用下,患者的意识很快消失。虽然佩戴了正压头套,王振猛仍然采用光棒引导下盲探气管插管,这种方法无需把眼晴贴在患者嘴边,可以更大程度减少暴露和感染的风险。
不到一分钟,导管顺利插入气管内,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确认导管在位。整个过程波澜不惊,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皮氧饱和度一直维持在 85% 以上(正常值在 95% 以上)。
几进几出红区,最终,王振猛为该患者行 ECMO 治疗,并负责桡动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颈内静脉灌注管置入后,为防止管路滑脱,王振猛双手扶稳灌注管,跪在地上足足 20 分钟,直到妥善缝合固定后才站起来。
ECMO 转机后,王振猛和队友们继续坚守了 12 天,密切监护病人,终于在 3 月 28 日顺利撤除 ECMO,病人转危为安。
无问弱与老,一个不能少
" 老年人体质本来就弱,染上新冠肺炎实在是太不幸了,我真希望他们早一点好起来。" 光谷院区收治了 462 位 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中,年纪最大的已有 100 岁。感染病专家张迁将这些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85 岁的高老先生入院时胸闷、气喘,脱氧状态下的氧饱和度只有 70%,情况严重,需要高浓度的氧维持。张迁和付立护士长等队员,每两小时就要为老人排一次痰,同时还要为其处理压疮、换药、照顾大小便。
为老人喂饭大约需要 40 分钟左右,喂到中间饭凉了,付立就去微波炉加热后继续喂。喂完一顿饭下来,她的腰已经累得直不起来。
对于援鄂医护人员来说,湖北当地方言很难听懂,加之好多老人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难免口齿不清,交流起来十分困难。为此,医护人员贴心地制作了医患沟通卡,把诸如 " 我要吃饭 "" 我想上厕所 "" 我要翻身 " 等语言,用图片的形式描绘出来,方便了医护人员与老人的交流。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老人的病情不断好转,医护人员用红区里的一部智能手机,让他与家里人视频,家人看到老先生的康复情况,感动得热泪盈眶。
" 我岳母今年 83 岁,看到这些老人,我就想起我的岳母。天下儿女对于父母的心情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把他们治好,我们的目标就是所有老人一个都不能少。" 张迁不无动情地说。


真心换真心。85 岁高龄、2500 度近视的陶奶奶在康复出院前一天,脸贴在纸面上,用颤巍巍的双手 , 为医护人员写下一封 " 萌萌哒 " 感谢信。
出院时,汪永宏、张迁、殷亚婷、付立等队员护送陶奶奶到医院门口。奶奶皱纹密布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曹飞 文字编辑:曹飞
文内图由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512苏州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