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苏州网

标题: 谜!罗甸境内“峭壁壶穴”引旅游地质研究会专家关注 [打印本页]

作者: 随心的无聊_    时间: 2018-8-8 18:49
标题: 谜!罗甸境内“峭壁壶穴”引旅游地质研究会专家关注
一些外观类似于河床、海岸上水蚀形成的大面积壶穴,存在于悬崖峭壁之上,密密麻麻的,可谓 " 千疮百孔 ",这真是奇了怪了!近日,贵州旅游地质研究会专家在罗甸县一陡峭岩壁上,发现两处大面积外观似河床壶穴的地质遗迹现象,但其成因至今仍然是谜。


壶穴景观
据贵州旅游地质研究会会长陈跃康介绍,该研究会专家一行近日在罗甸县大小井地下河出口附近的石灰岩陡壁上,发现两处面积较大的似壶穴地质遗迹现象。这些壶穴有的像马蜂窝,有的像燕子洞,有的像筛子眼,很是壮观。
壶穴,是一种地质遗迹现象,是一种微地貌景观,也是重要的旅游地学资源。" 壶穴的成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冰川成因,称为冰臼;二是地表水成因,称为水臼。在南方地区,常见的壶穴群多为水臼,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的水平河床与河漫滩上。" 陈跃康说。
" 说它是壶穴吧,它又不存在于河床上,也不存在于海岸边,而是存在于悬崖峭壁之上。" 通过初步研究,陈跃康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这些壶穴的成因可能还存在第三种情况,即在远古时代,由于受到水量较大的古地下河长时期侧向物理冲击、垂向涨落动荡及化学溶蚀等各种动力因素叠加作用下,形成了今天在罗甸悬崖陡壁上看到的似壶穴现象,这有可能就是壶穴成因的第三种类型。
因此,陈跃康认为,这类发育在陡壁上的壶穴群现象,是研究罗甸县大小井地区即 " 大贵州滩 " 地区古气候、古地理、古生态、古水文地质及古地下河水系演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但陈跃康也强调,他的上述观点为一家之言。存在于罗甸县大小井地区岩壁上的大面积壶穴群现象,到底是何种成因,这还需要更多有兴趣的专家学者进一步考察研究论证。







欢迎光临 0512苏州网 (http://www.0512.ac.cn/) Powered by Discuz! X3.2